原文节选
3. 六大核心经验
(1)勇于创新和尝试
第一,勇于创新和尝试:我们持续调整赛季更新的规模与频率。当前采用四个月周期制,每次更新更换全部英雄、完整主题,并包含1-3项重大机制调整。初期,我们每六个月推出大型赛季更新,玩家明显渴望更频繁内容。于是,我们新增了中等规模的赛季中更新。这类赛季中更新延续主题而非替换主题,更换部分内容并引入单一新机制。但实际效果未达预期,开发成本远超预估——需设计新机制并确保与既有内容的兼容性。从玩家的角度来看,这些也并未达到回流的高光时刻。活跃玩家觉得变化不大导致新鲜感快速消退,流失玩家认为不值得为此回归。数据显示,完整赛季更新的用户峰值是中型更新的3.5倍。现在,我们调整为每年三次全量更新(四个月周期),效果显著提升。我认为三到四个月的更新频率是合理区间,我们也将持续优化寻找最佳平衡点。
另一个关键变量则是内容。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——游戏应该改变多少?你会在尝试中发现一个很棒的游戏机制,那么它应该保留多长时间?
我们建立了"钢骨机制"(Steel Threads)模型。换句话说,确保《云顶之弈》品牌辨识度——什么是应该永久保留的核心玩法框架?购买英雄、弈子升星、装备合成、商店刷新、阵容部署、自动战斗等底层机制。我们允许对这些机制进行微调,但始终保持敬畏——这些是玩家体验的根基。随着时间推移,我们也会沉淀新的钢骨机制。 比如彻底改变战局的"强化符文系统",玩家单局三次选择战略强化。理解"钢骨机制"的关键在于回归玩家视角:他们流失是因为有更感兴趣的事情要做。那他们现在为什么在这里?但当他们决定回归时,必须确保即刻获得熟悉的战术博弈快感,同时面对全新版本的谜题与策略维度。
另一方面,我个人发现任何非"钢骨机制"的内容都是可以扔掉的。开发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诱惑:某个新机制收到玩家的欢迎,就容易陷入永久保留的决策惯性。大约两年前,我们有一个非常棒的机制,叫"城邦传送门"——玩家可以在开局投票,从而决定游戏的全局走向。它非常受欢迎,初期获得70%好评率(差评率14%)硬核玩家尤其喜欢这个机制,包括我们自己团队,所以我们将城邦传送保留了一段时间。但到下个赛季末,好评率暴跌至44%——机制常驻导致新鲜感丧失了,玩家们反而产生了厌倦心理。若将这类机制作为赛季替补内容,搭配玩法微调后回归,或许能持续激发玩家热情。如何判断新机制应升格为钢骨机制还是作为轮替内容?坦白说我不知道答案。除了试错之外,我认为这个问题无解。但根据我的经验,保持某个机制太久,会比及时轮换要让我们后悔得多。
(2)活动要足够好玩
第二,活动要足够好玩。那么活动在这套整体策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?
我们有个内部理念叫做"造峰填谷"(spike the spikes and raise the floors)。换句话说,既要最大化回流节点的爆发力,也要为常驻玩家提供持续内容。我们相当满意当前的用户活跃曲线形态,但让我们再试着往上抬一些——这正是活动的战略价值所在。
坦白说,几年前我本人曾对此存疑。我不确定活动是否符合我们的策略定位。早期我们尝试过多种活动形式:剧情向的叙事活动、高制作规格的视听盛宴。但这些尝试收效甚微——虽然视觉效果惊艳,但存量玩家真正想要的并非这些浮华表象。他们真正希望的是差异化的内容。
但"恭喜发财"模式做到了。该玩法基于当前版本,给予玩家海量资源与趣味强化机制,助玩家打造超豪华阵容。恭喜发财非常成功。在赛季末期开放的四周期限内,贡献了全平台40%的在线时长。或许你会认为这只是个案, 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去年推出的五周年"派对时光机"模式再次验证了这个成功逻辑。这个玩法活动允许玩家自由改造与构筑专属羁绊。同样基于当前版本,但大幅提升了阵容与羁绊构筑的能力。"派对时光机"同样非常成功,在六周运营期内贡献了约40%的游戏时长。
最后,是赛季复刻玩法。在当前赛季中期重新启用经典旧赛季。这类活动同样表现优异,约贡献三分之一的游戏时长(尽管热度会随时间衰减)。从中我们得出几点关键认知:
首先,活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。
玩法微调类内容(尤其针对非竞技玩家)最为成功。细想很合理,这些玩家不热衷冲分,虽享受《云顶之弈》但已对当前版本产生倦怠。
在周期性回流模型框架下,纯奖励驱动或强制登录要求收效甚微。我们不愿过度设计,避免玩家产生错过焦虑——侧重打造优质游戏体验而非单纯注重奖励机制才是我们的最佳解。
最后需明确:这些活动主要服务存量玩家,无论投入多大,其拉新效果远不及新赛季的发布。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延长存量玩家的生命周期。
(3)发行团队是制胜王牌
第三,发行团队是制胜王牌。整套策略的核心在于打造玩家回归的高光时刻。但若缺乏传播触达,所有事情将毫无意义。当我们谈论"造峰"时,这需要发行团队与研发团队的协同作战。这意味着开发、发行、电竞赛事三大部门必须建立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,在此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。
一,在《云顶之弈》生态中构建统一节奏感。当玩家见证全球总决赛时,他们知道新赛季爆料期即将来临;当看到赛季复刻的宣发时,便意识到当前赛季进程过半。我们严格遵循赛季更新的日程,让玩家对回归时机和内容养成惯性思维。
二,投资社区。我们最有效的推广人就是现有的玩家。就其本质而言,大量流失玩家虽暂离游戏,仍自我认知为云顶玩家。在我们的认知中,云顶的研发团队与玩家的沟通密度远超行业水准。我们的游戏玩法总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直播回答玩家问题,并与社区深度互动。而头部主播作为核心传播节点,与我们共同打造玩家高光回流时刻。最典型的例子是玩家BoxBox举办的BoxBox训练营活动。每逢新赛季开启,数百名主播和社区成员就会展开天梯冲刺,通过保住排名为各自社群赢取奖励。这个集趣味性、观赏性和独特性于一体的活动,已成为云顶赛季庆典的重要环节。我们的团队还特别与BoxBox联名设计了专属赛季皮肤,免费发放给所有参与者。
三,我们的电子竞技策略。与其围绕固定顶尖职业选手的观赛体验构建电竞赛事,我们更优先采取全民参与的方式。我们希望让任何具备足够实力的玩家都能在单个赛季内,从躺在沙发上打排位赛晋级到世界锦标赛。这使电竞赛事能成为不同参与度玩家的奋斗目标 为了在赛季节奏中标记重要时刻,我们经常在世界赛上宣布下一赛季的前瞻内容,进一步加强社区凝聚力。典型案例是今年巴黎的云顶之弈公开赛,参赛者既有世界冠军,也有其他项目的职业选手,还有首次参赛的高分路人。赛事核心不止竞技,更包含玩家见面会、试玩拳头新作(如澳门《Project K》实体卡牌)等活动。就像EVO格斗盛会(Evolution Championship Series),这是云顶玩家与开发者共庆赛季收官的特殊时刻。
最终,电竞赛事、发行运营和产品设计协同工作既让玩家知道回归的期待点,也维护始终欢迎回归的社区氛围。
(4)每个人都是新玩家
第四,每个人都是新玩家。每逢新赛季开启,所有玩家都要从零开始,大量老玩家因新内容回归。
这种设定机遇与挑战并存:一方面,公平的起跑线让玩家可自由调节游戏节奏,安心暂时流失;另一方面,这对打造优质的新玩家体验提出了极高要求。两年前,30%的玩家在接触新赛季的首两小时就会流失。自那时起,我们全力投入回归玩家体验优化。我们新增了"发条鸟的试炼"PVE模式,专为玩家提供非竞技性体验新赛季的环境。上赛季40%玩家尝试该模式,总体留存率提升10%。两周后新增阵容代码功能,支持玩家相互分享阵容配置。当前赛季84%玩家使用阵容规划器。同时,我们特别针对回归玩家调整匹配机制,显著提升对战公平性,照顾了暂离的高水平玩家的游戏体验。总体而言,整体优化使当前《双城之战2》赛季首两小时流失率下降20%。这仍是云顶的重点投入方向,也是我们未来期望能多投入的领域。
另一个需要警惕的是复杂度的隐性膨胀。我之前谈过这个问题,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会不断给游戏添加各种小功能,并想要永久保留。可能是一些有趣的道具。可能略微扩展英雄池,或是给刷新机制加入新调整。这种演变是自然过程,但同样重要的是定期进行系统性精简:那些增加复杂度却未提升策略深度的机制是否必要?是否有已失去存在价值的陈旧系统?复杂度会在日常更新中悄然攀升,但对抗这种现象需要专门的优化措施。
最后,我想要强调的是玩家的动态变化性。虽然玩家明显存在不同参与层级,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随时间推移变化幅度之大。某个赛季可能有玩家全身心投入电竞赛事,而下个赛季他们可能变成周末追剧时打两局的休闲玩家。这并不是一件坏事,但强化了一个很重要的认知——我们必须持续兼顾休闲玩家与核心玩家的投入。今天的休闲玩家可能成为明日电竞新星,反之亦然。
(5)保持高频实验
第五法则,保持高频实验。这种开发策略的趣味性体现在多个维度:开发目标与玩家诉求高度契合,我们相当于每年推出三次新游戏而非数年一作。但对我个人而言,最吸引人的是能持续为玩家尝试创新机制。赛季机制天然具有容错空间,即使推出失败内容,数月后就会更替,玩家也明白这个道理。他们对不喜爱的赛季展现极大宽容度。即便讨厌当前赛季,仍愿意尝试下个版本。即使跳过一两个赛季,当出现心动内容时仍会回归。这种特性赋予我们大胆试错的底气。
在过去几年中,我们进行了大量尝试有些机制表现出色,比如"强化符文系统"。有些效果欠佳,例如暗影装备。但大多数都介于两者之间。持续实验并从中学习是我们战略的关键部分。典型案例是之前提到的"城邦传送门"机制,这其实S3星系系统的改良版——原机制会随机产生贯穿整场游戏的星系效果。玩家喜欢战局变数,但并不喜欢被剥离自主选择权。因此我们在城邦传送门机制中引入开局投票系统,最终这个机制获得更高的满意度。另一个案例是我们在S9"符文大陆"中推出的英雄之力,玩家在开局前选择英雄,确保可以获得特定的强化符文。该机制反响两极:轻度玩家较为乐衷,因为英雄之力带来了明确的目标性;硬核玩家则产生抵触心态,因为其明显降低了策略随机性,他们尤其厌恶那些超模的英雄之力。尽管存在争议,第九赛季仍成最受欢迎赛季之一。我们从中提炼出英雄之力的优势要素,计划未来改良并复用。
实验的范畴不仅限于机制创新,S10"强音争霸"中我们构建了全新音乐系统:赛季主题是多元宇宙乐队大战,每个英雄关联特定音乐流派。组建战队时,音乐会根据阵容动态变化——使用"迪斯科"搭配"五杀摇滚",你将触发金属迪斯科混音,选择"K/DA"搭配"塔姆",则会得到乡村K-POP。记得音频团队提案时,我虽觉创意惊艳,但严重质疑其可行性。然而最终成果却是超出预期的,玩家表现出极高的热情。
(6)内部充分沟通
第六,内部充分沟通。如果你来自一个指标驱动的组织,这个策略可能会让团队在最开始几天、几周甚至几个月里非常焦虑。你会观察到显著的流失,但没关系,这是为长期收益必须承受的短期代价,你需要时间让它发挥作用。你必须确保各利益相关方理解战略方向。
在拳头公司,我们很幸运。我记得首次向高管团队汇报时,刚讲到20%内容就被首席产品官Mark举手打断。当时我刚入职一个月,以为要被高层质疑。而Mark却对着镜头碰拳,用充满力量且专业的口吻喊出:"yeah"。是的,他明白了。
尽管策略与拳头其他团队迥异,高管层始终给予坚定支持,这种信任是成功基石。但同时我们仍需优化内部战略传达,最近已与其他团队同步未来18个月规划。我们对未来规划充满热情,未来一两年将有重磅内容上线。
但在答疑环节,其他项目的资深负责人礼貌地向我们质疑:"这很好,我明白你为什么兴奋,但是,数据看板显示云顶之弈上月流失严重,为何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?"这个质疑提醒我们,即使这个策略实施多年,该策略在公司的内部仍然十分特殊。哪怕是在十分支持我们的拳头公司,仍会有人不理解玩家周期性回流策略。
云顶之弈的另一个加分点,移动端适配优势。去年全平台玩家移动端总时长突破千亿小时,且持续增长,证明该模式具备跨平台可行性。
AI 深度解析
本章节详细阐述了《云顶之弈》在运营和开发中的六大核心经验,旨在实现玩家的周期性回流和长期留存。
- 创新与尝试: 强调了赛季更新频率(四个月周期)的重要性,以及平衡"钢骨机制"(核心玩法)与轮替内容(如"城邦传送门")的策略。
- 活动设计: 指出活动(如"恭喜发财")应侧重玩法微调以服务存量玩家,创造"造峰填谷"效果,而非纯粹的叙事或奖励驱动。
- 团队协同: 强调研发、发行、电竞团队"三位一体"协作,通过统一节奏、社区投资和全民参与式电竞,共同打造玩家回归的高光时刻。
- 新玩家体验: 认识到每赛季重置带来的新玩家(包括回归玩家)挑战,并为此优化新手引导("发条鸟的试炼")、工具(阵容代码)和匹配机制,同时警惕复杂度膨胀。
- 高频实验: 利用赛季模式的容错性进行持续、大胆的机制实验,并从中学习,即使失败也能为未来提供经验。
- 内部沟通: 强调在采用周期性流失/回流策略时,内部(尤其是高管和跨团队)充分理解和沟通战略方向的重要性。